
《封神演义》作为一个大IP,已经经过了无数次的翻拍。
除了一两部经典的影视剧外,许多魔改的电影几乎都是烂片。
所以当乌尔善的《封神》出来的时候,已经被骗的够够的观众,还有些“狼来了”的后怕。
大部分观众心想:嗯,又是一部圈钱的烂片。
可随着进影院的人越来越多,观影后的舆论逐渐发酵,社交平台全部都是封神的物料。
这时观众才意识到,好像这次真的和之前不一样。
豆瓣开分之后,将近五十多万人打出了7.8的评分。
这个分数对于国产电影来说,已经非常可以了,是瑕不掩瑜的程度。
从上映前骂声一片,到如今的一匹黑马,《封神》究竟为什么能够实现口碑逆袭呢?
封神之路—导演篇
乌尔善的《封神》可以说打开了中国神话电影的大门。
观众对于这个导演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他的《鬼吹灯之寻龙诀》和《画皮2》都收到了不少好评。
尤其是《寻龙诀》直接让乌尔善拿下了百花奖最佳导演奖。
这对于只有四部作品的乌尔善来说,可以说是天赋异禀了。
乌尔善仿佛就是为电影而生的,原本在央美油画系学习美术的他。
在偶然接触到摄影之后,便萌生了考取导演系的想法。
在经过一段专业的高强度学习之后,乌尔善终于考上了北电的导演系,正式开启了他的导演之路。
从没有什么名气的广告导演到如今声名显赫的大导,乌尔善背后付出的是百分百的汗水。
乌尔善对于电影美学有着极高的造诣和追求,这也决定了他的电影从来不粗制滥造。
当年乌尔善和打开中国科幻电影的郭帆去好莱坞学习回来之后,更加坚定了他们那一批人想要实现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想法。
把一个艺术性和商业性的东西做到商业化,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封神》项目推出的时间很早,早在2014年就开始了筹备。
为了把这部中国人的史诗电影拍好,乌尔善在拍摄《寻龙诀》的时候,就不断地精进自己的技术。
可以说,有了《寻龙诀》的成功,给乌尔善带来了更大的底气去接下《封神》这部电影。
在纪录片《封神之路》里,可以看到,乌尔善几乎是亲力亲为协调各个方面的事务。
从衣服材质的选样,到演员们的定妆试镜,都可以看到乌尔善的身影。
由于《封神》的宣发不到位,全部靠自来水挽回口碑。
不少着急的影迷纷纷在官方下留言,想办法支招。
乌尔善也都努力去做了,让去直播间就去直播间,让改宣发思路就改宣发。
几十场的路演,他也几乎不落下,乌尔善是真心听劝。
开榜封神
想要把一部电影做好,导演是最大的因素。
而《封神》之所以能够成功,最离不开的还是其中的思想内核。
电影中的家国情、父子情、友情等都非常令人感动。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苏妲己一直是“倾家丧国之物”的代表。
许多影视剧版本也是这么演绎的。
但是乌尔善导演却说,一个国家的灭亡从来都不应该怪罪到一个女人的身上。
所以在这版《封神》中,苏妲己更像是一个忠诚的小动物。
她的所作所为不过是为了帮助原本就有野心的纣王,实现他的梦想。
新版妲己的人物设定,真的对女性非常友好。
这也说明了,现代影视剧的一些改编真的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影片中最让人难忘的就是质子团的几位男主演。
导演曾经说过,当初他们冒着极大的风险启用新人演员,不是看他们有多好的演技。
而是看他们真实的性格最接近哪个人物。
这也就使几位男主演的人物形象完全不脸谱化。
无论是他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还是在质子团里的互动。
仿佛把观众带进了那个神奇魔幻的世界。
乌尔善导演为了让这些年轻的演员更加符合一个“古代战士”的形象,为他们开设了许多的课程。
武术、马术、表演甚至还有古代文化课。
这让新人演员发生了从里到外的全新蜕变。
满满当当的课程表,是少年们一步一步实现梦想的阶梯。
封神榜
《封神》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够依靠自来水获得口碑大逆转。
最主要的是观众感受到了满满的真诚。
为了探索中国电影工业化的道路,制作团队到国外考察请教了许多世界级的名导。
其中,《指环王》的导演更是把剧组的一些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导演团队。
这让制作团队能够指挥几千人的片场井然有序地工作。
除了强大的制作团队,《封神》电影结束后的字幕也是电影中非常感人的点。
在长达十几分钟的字幕中,可以看到导演组把所有参与制作的木工、手艺人的名字全部放在了字幕上。
在记录中观众可以了解到,气势宏伟的龙德殿是几百名手工艺人花费六个月手工雕刻出来的。
当龙德殿完工之后,所有人都在为之惊奇。
雕梁画栋的建筑,向世人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
由于这部电影被压了好几年,所以名单中的一些人并没有挺过三年疫情。
但是他们的作品将会永远被光影保存下来。
按照网友的一句话来说,其实片尾的字幕又何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封神榜呢。
结语
电影艺术这种东西,肯定做不到人人都喜欢。
一千个观众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但是我们应该对这种良心制作的电影,多一些宽容和包容之心。
《封神》肯定还没有达到天花板的级别,但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
如果工业电影发展不起来,我们在今后只会看到更多圈快钱的小品电影。
像这种真正宣传我们中国文化的电影,则会逐渐没落。
如果真的到那时,就是观众的悲哀。
全力支持《封神》,不仅是与资本的对抗,更是对中国未来电影的美好希望。
